我们在创建类时,通常可以同时定义多个构造函数,然后让他们创建类的实例。然而有时候,客户代码虽然需要某个对象,却并不关心或者不需要关心这个对象究竟是由哪个类创建而来的。
工厂方法模式的意图是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,并控制返回哪个类的实例。
工厂方法模式的结构
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。
- 抽象工厂(Abstract Factory):提供了创建产品的接口,调用者通过它访问具体工厂的工厂方法 newProduct() 来创建产品。
- 具体工厂(ConcreteFactory):主要是实现抽象工厂中的抽象方法,完成具体产品的创建。
- 抽象产品(Product):定义了产品的规范,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。
- 具体产品(ConcreteProduct):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,由具体工厂来创建,它同具体工厂之间一一对应。
其结构图如图所示:
工厂方法模式的实现
1 | //抽象产品:提供了产品的接口 |
工具类
1 | package FactoryMethod; |
config1.xml
1 |
|
测试:
1 | package FactoryMethod; |
结果:
具体工厂1生成–>具体产品1…
具体产品1显示…
常见案例及应用场景
常见案例:迭代器(Java类库中Collection接口的iterator()方法);Hibernate 换数据库只需换方言和驱动就可以。
应用场景:
- 客户只知道创建产品的工厂名,而不知道具体的产品名。如 TCL 电视工厂、海信电视工厂等。
- 创建对象的任务由多个具体子工厂中的某一个完成,而抽象工厂只提供创建产品的接口。
- 客户不关心创建产品的细节,只关心产品的品牌。
总结
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优点有:
- 用户只需要知道具体工厂的名称就可得到所要的产品,无须知道产品的具体创建过程;
- 在系统增加新的产品时只需要添加具体产品类和对应的具体工厂类,无须对原工厂进行任何修改,满足开闭原则;
其缺点是:每增加一个产品就要增加一个具体产品类和一个对应的具体工厂类,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。